别让假阳性PUA你的实验!如何鉴定酵母双杂交真阳性克隆

  ◎当前位置:首页>>技术服务>>蛋白质相关检测>>酵母双杂交检测与文库构建>>别让假阳性PUA你的实验!如何鉴定酵母双杂交真阳性克隆

酵母双杂交实验中假阳性是很普遍的情况,咱们筛库找互作,最头疼的就是假阳性淹没了真信号。关于真假阳性,其实核心区别就两点:
真阳性: 必须是诱饵(Bait)和猎物(Prey)凑一块儿才能把报告基因激活了。
假阳性: 是猎物自己(Prey alone)就有本事激活报告基因,跟诱饵没关系!这种“自激活”的猎物是假阳性的主要来源。


关键对照

要揪出假阳性,首先需要做一个至关重要的对照“pGBKT7++验证猎物”,这里我们总结一个结果对照表。

真阳性 vs. 假阳性 结果对照表 (关键!)

真阳性 实验组 平板 是否生长 颜色
诱饵+验证猎物 DDO/X 生长 蓝色
QDO/X/A 生长 蓝色
pGBKT7++验证猎物 DDO/X 生长 白色
QDO/X/A 不生长 /

假阳性 实验组 平板 是否生长 颜色 颜色
诱饵+验证猎物 DDO/X 生长 蓝色 四种平板上的菌落量基本一致。
QDO/X/A 生长 蓝色
pGBKT7++验证猎物 DDO/X 生长 蓝色
QDO/X/A 生长 蓝色




几点经验之谈和容易忽略的细节

菌落量差异:

理论上,具有阳性相互作用的克隆在 DDO/X 和 QDO/X/A 平板上应表现出相似的菌落生长水平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,受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,两板间菌落生长量的差异可能在 10% 至 60% 之间,这属于正常现象。切勿仅因存在此类差异而轻易排除潜在的阳性克隆。

最关键的结果判读依据在于菌落生长的相对趋势是否一致。 只要生长趋势符合预期(例如,在更严苛的 QDO/X/A 平板上生长略弱但仍显著),结果通常就是可靠的。当然,准确判断这种趋势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。如果您对结果存疑,欢迎随时委托我们为您分析研判。




序列分析是金标准(但也别大意):

①先看融合对不对: 拿到阳性克隆,务必测序! 重点看插入片段是不是和GAL4 AD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(ORF)。别光看个开头就完事!
②数据库比对: 把这ORF序列扔到GenBank、EMBL这些数据库里比比,看是个啥基因。注意! 很多文库克隆会带点3‘非翻译区(UTR)的尾巴,一定要仔细检查整个序列,找到真正编码蛋白并和AD融合的那部分。

报告基因激活不全 ≠ 假阳性(重要!):

大部分真阳性会把所有报告基因都激活(又长又蓝)。但是! 有时候你会碰到克隆在QDO上能长(说明激活了HIS3/ADE2),但就是不变蓝(说明没激活MEL1/LacZ)。这时候别急着扔! 这不一定就是假阳性!可能这个猎物蛋白有点“挑食”,或者它的结构让它不好接近某个报告基因的启动子(UAS)。遇到这种情况,强烈建议用其他独立的方法(比如GST pull down+BiFC)再验证一下互作。别让假阴性漏网了!

酵母的“容错”机制与验证:

①移码和错读框: 酵母耐受翻译移码。有时候测序发现是个错误的阅读框,但它里面可能藏了个大ORF,而且这个错误框表达出来的蛋白居然还能相互作用!为了确认真假,最好把这插入片段重新克隆到正确的阅读框里,然后再看四个报告基因能不能都激活。 这是最靠谱的验证。
②测序只看到小短肽?继续测! 如果测序结果显示融合的AD后面就跟着个小于10个氨基酸的小短肽,或者干脆没融合肽段?千万别停!继续往下测,冲过终止密码子! 很可能后面藏着一个真正的、更大的ORF。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mRNA的5‘ UTR部分被连文库时一起克隆进去了,中间有个“空档”。用Gal4-AD抗体做个Western Blot(蛋白印迹)是绝招! 它能直接告诉你AD融合蛋白到底存不存在、有多大,一清二楚。
③通读现象: 还有一种少见但存在的情况:两个不同的ORF连在一起(中间可能有非翻译区),酵母有时会“通读”过去,把两个都表达了并且都和AD融合了。这个Western Blot也能帮你看出端倪(蛋白大小异常)。






相关服务

建库筛库 酵母双杂交
进口试剂盒 GST pulldown
共聚焦显微镜拍照 BiFC
定量判断结合亲和力 MST微量热泳动

猜您想看: